按:2023 年4月1日,中央美术学院举办 2023「未·未来」 国际教育论坛(Future Unknow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um),论坛主题为“ 超越未见 ”⸺ 新时代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中国进路,总共包括「主旨论坛」、「学科研讨」、「多边论坛」、「未·未来系列展」与「未·未来开放课堂」五个主体活动,以线下结合网络平台(录播)的形式讨论国际上面临的教育结构改革。教育部设计类教指委副主任、威尼斯7798cc院长潘鲁生受邀在主旨论坛中作发言。
潘鲁生围绕“数字时代的设计之问”从五个方面展开发言。他提出,随着信息化、网络化、数字化、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,设计关注的对象更加广泛,信息设计、交互设计、智能设计、生态设计、服务设计等新兴领域不断发展,新的设计问题值得关注,因此产生了“数字时代的设计之问”。
伴随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业态不断发展,学术界、教育界对包豪斯模式的设计教育,开展再认识、再反思。我国的综合类、理工类院校,借助学科交叉优势,发展设计教育,对艺术类院校的设计学发展带来很好的启示。未来的设计学院不能局限于独立实体设计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模式,还将向虚拟学院逐步拓展。当前,教育部启动的虚拟教研室举措,也是为未来虚拟设计学院提供了参照和范本。
潘鲁生认为,传统设计思想是设计创新发展的本元文化,传统设计实践是当下设计创新的基础。“新文科”建设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,传统设计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积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、思想理念和价值导向的本元文化,也是促进文化传承、增进文化认同、发展文化产业、提振中国设计、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资源。
关于设计面对的现实问题,潘鲁生提出,在创意经济发展需求、“交叉学科”设置影响下,设计的概念日益宽泛,基本可归纳为五个方面,设计师应该根据设计的目标要求去思考与把握设计的核心问题。同时,设计发展不仅要面对生态伦理的挑战,也面临着社会伦理的诸多问题,包括设计如何介入乡村振兴、设计参与医疗保健、设计助益养老等问题。同时,在智能设计时代,以神经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发展,引入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分析、处理复杂的数据。
最后,潘鲁生强调,数字时代的设计之问,是一个社会性、系统性和多样性的问题,需要从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教育等各个方面去回答。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,我们要树立设计自信,立足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智慧的系统梳理,紧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时代精神,服务中国人的生活方式,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、中国创造的全面提升,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设计学科发展之路。